扣人心弦的武侠故事,嘶哑独特的嗓音,偶尔夹杂着收音机的电流声,交织成很久很久以前的回响。单田芳先生的评书开启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和武侠梦,我们跟着他在评书里闯荡江湖,行侠仗义,专管世间不平事。

最早使我知道“侠”这一概念的是单田芳的评书和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小时候,我就听着匣子里的广播,模仿单田芳、刘兰芳等评书演员说评书。我的记忆力特别好,听完就能基本复述出来。那年代晚饭后没什么娱乐,邻居们来串门儿,我姥爷就让我站在小板凳上给大家讲一段评书。

单田芳本人

单田芳武侠评书代表作品《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等,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评书里的主人公,武功不一定是最强的,但永远是道德层次最高的。单田芳评书的影响,可以和港台武侠小说、香港电影相提并论。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喜爱武侠小说、武侠评书和武侠电影?我想,武侠热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一方面体现了侠客形象和武侠精神能够满足每一个怀有英雄梦的人对英雄的想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人对侠客所代表的正义的追求,对现实中存在不公正现象的反抗,对社会正义用法律来伸张的呼吁。法治梦尚未实现,武侠梦就不会结束。

在网上看到很多怀念单先生的文章,不知怎地就想起了黄霑写的《沧海一声笑》的歌词:“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 红尘俗世知多少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 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单田芳作品集

浪淘尽沧海桑田,那笑声犹在耳畔。

1985年古龙去世时,他的好友乔奇撰写了一副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如今是“白眉大侠成绝响,人间不见单田芳”。

别了,单先生,一路走好。下回书留给天堂,愿那边依旧座无虚席。

单田芳本人

【单田芳生平】

单田芳,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1934年生于辽宁营口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单田芳随父母奔波于哈尔滨、长春、奉天、齐齐哈尔等城市演出。后到奉天,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他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50年代,单田芳父亲因为帮助了“反革命”罪犯佟荣工被判了六年刑,母亲离婚改嫁。单田芳18岁考入东北大学,后因身体家庭原因放弃学业从事评书。20岁进入鞍山曲艺团,24岁正式登台。文革中遭到迫害入狱,被造反派踢碎牙齿。1979年,单田芳得以重新返回舞台,成就了“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单田芳20岁拿起惊堂木,说三国话隋唐,英雄好汉、才子佳人他一说就是60余年。60余年里,他饱受磨难,几经沉浮,却从未放弃过这片舞台。单田芳曾说:人生在世难难难,苦辣酸甜麻涩咸,起早贪黑为张嘴,争名夺利不停闲。话音落处,仿佛又听到那一句熟悉的“要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2018年9月11日,单田芳因病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4岁。

单田芳本人

【作者简介】

千思,原名吕谦诗,作家诗人、评论家,现居沈阳。诗歌、小说、随笔作品被收入多种重要文学选本。中学时代开始以司马飘香、龙七等笔名发表武侠小说、传奇故事,是中国内地较早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深受读者欢迎,曾获得《民间传奇故事》读者评刊年度优秀作品一等奖及全国多项文学奖。现为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网执行总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墨迹游戏网

原文地址:《千思:白眉大侠成绝响,人间不见单田芳》发布于: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