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提供:巫超亮 谷云 会云 丰云(宾阳甫上)
连宗 超强(宾阳中团)
义昌 新云(宾阳林村)
华嵩 (宾阳陈树)
超循 三云(宾阳红村)
凤云 连锦(宾阳下州)
宗解 佩粘(来宾木棉)
福安 (马山高奥)
森云 (贵港山北中屯)
超嵩 (宾阳沙埠)
超银 (原田阳县田州区武装部长、田阳纸厂行政科长,甫上籍)
十三、巫姓世系源流诗歌
屈自帝喾分封起, 授姓与我是人皇。
上古帝有巫常氏, 轩辕太医巫彭访。
殷商帝太戊祖乙, 咸贤父子两朝相。
下有巫针巫马施, 屈钟狐庸如栾妨。
春秋巫臣出使齐, 汉室巫捷冀州相。
以上诸公高远祖, 世居山西号平阳。
西晋末年避战乱, 涉黄渡淮过长江。
隋末唐初迁福建, 首次落脚黄连峒。
開基始祖巫罗俊, 袭将明甫及万宗。
篤生仁义礼智信, 五房分派居闽中。
仁生嘉善传良辅, 孟郎正纲常兆钟。
铭鼎遴官赐俊继, 志乾光一小四从。
千一郎公传大一, 诞生七子詠斯螽。
长子仕聪次仕成, 三子仕政四仕宗。
五子仕恭六仕敬, 七子便是仕猷公。
四子仕宗名念四, 后迁兴国横石峰。
六曰仕敬生三子, 福长禧次禄三逢。
七曰仕猷迁永定, 祈生七子庆重重。
福禧祈禄同一世, 闽粤派派衍无穷。
福由宁化移嘉应, 后移韶属乳与翁。
禧公开创罗岗地, 生下回公只一郎。
回公五子均名景, 发成新茂与景松。
发生道顺益与志, 四公继绪振家风。
道兴独子名贵甫, 传下元旺善兴公。
兴公笃生有四子, 规矩准绳一脉同。
矩公居住翘楚寨, 位于兴宁属广东。
生下四子珍琛玿, 瑱字应兴为长兄。
应兴传下镇钊子, 钊公笃生巫廷用。
权质权茂为其子, 茂传楷梯森三公。
梯公生下乐舜郁, 时值乱世干戈风。
原居长乐黄道岭, 背井离乡觅生踪。
乐舜乐郁迫分别, 兄弟二人各西东。
舜公饱尝辛酸苦, 迁到红村劈蒿蓬。
生下承交和承禄, 后有传世乐融融。
禄公婆太为刘氏, 笃生八子振家风。
锦云鹏相岳奎秀, 联山便是第八公。
以上诸公各有志, 后裔分移跡横纵。
锦山联山居甫上, 贵港中屯一脉同。
古辣冷水沙埠点, 云山相山两房共。
下州林村鹏山裔, 大部居甫上中团。
来宾木棉相山裔, 岳山奎山无承宗。
秀山仍居红村地, 有徙马山高奥屯。
椒衍瓜蕃人丁盛, 诸公后裔运转鸿。
兹将迁徙源流叙, 世系分明一贯同。
惟愿后人勤细述, 常怀忠义绍宗功!
十四、巫氏族系确立班辈排列歌
自南方开山始祖巫罗俊公传下第四十一世起,禧公第二十三世起,字辈排号命名如下,辈先名后。敬希巫氏子孙认真贯彻执行。
远(41世) 资(42世) 殷(43世) 辅(44世)
肇(45世) 自(46世) 平(47世) 阳(48世)
徽(49世) 嗣(50世) 寧(51世) 化(52世)
勛(53世) 懋(54世) 傳(55世) 芳(56世)
廣(57世) 昭(58世) 懿(59世) 范(60世)
德(61世) 業(62世) 馨(63世) 光(64世)
鴻(65世) 才(66世) 蔚(67世) 起(68世)
威(69世) 鳳(70世) 麟(71世) 祥(72世)
全(73世) 球(74世) 培(75世) 植(76世)
萬(77世) 紀(78世) 繁(79世) 昌(80世)
(摘自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劍雄、新寰倡修的《巫氏族譜》卷首)
十五、远代宗支录
一、历朝高远祖
(一)、上古代
巫常 据春秋《元命苞循蜚纪》云:人皇时有巫常氏。《参卢纪》亦有列氏、丽氏、巫氏。是吾族自起始也。配氏失考。
巫访 精医术,著小儿颅脑经,以占夭寿,判疾病生死,世相传授,始有小儿方,是医科最早者,配氏失考。
巫彭 按《刘恕记》黄帝有熊氏时相臣,与俞附作医济世,史载岐伯作内经,雷公泡制,巫彭佐方饵,而人得以尽年。配氏失考。
巫乾 黄帝轩辕之裔。按《罗泌路》史:巫人为高辛氏之才子,显于唐虞,封于巫,帝喾之裔,称八元。实沈阏伯晏龙叔献巫人续牙厌越为虞布五教,与八愷称十六相(又作十六族)。又按,帝喾高辛氏,生子乾公,采郡于青州山之西,平阳立郡,郡由斯名。山西平阳郡封巫,巫氏属平阳郡也。配氏失考。
(二)、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巫咸 祖相商王。大戊元年(公元前1637年),修明政事,保乂王家,复兴商道。薨葬陕右。北宋徽宗政和中(1114年),显圣部使奏闻,加封扶业王,载之祀典。又考《史记正义》,巫咸及子贤,冢在江苏苏州常熟县西,海虞山上,二公为吴人也。再考《地理志》咸贤二公乃山西平阳夏县人,后迁常熟。又按《水经》注:巫咸山在山西夏县东五里,一名瑶台山,其左有巫谷,孤峰峭拔,苍翠摩空,巫咸父子祠墓。並在山麓。将两书载之,以备参考。生卒配氏失考,生传一子名巫贤。
巫贤 商代祖乙帝时相(公元前1525-1507年)。承流宣化,诸侯宾服,父子济美,天下大和,殷道夏兴。北宋加封扶业王,载入祀典。二公继相,与伊尹、伊陟並隆。清朝加封双相巫公祠于常熟,春秋祭飨,琴川(即常熟治)十八专祠,推为第一居,乎仲雍言子游之上焉。生卒配氏失考。
(三)、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
巫针 按左氏传:周平王时(公元前770-720年)。仕于鲁隱公为大夫。生卒配氏失考。
马施 周平王九年(公元前762年),鲁人,字子期,一作陈人,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眠,以身亲之,转封东阿侯。生卒配氏失考。
巫锺 周桓王时(公元前719-697年)仕于鲁桓公。
巫屈 周时仕于楚国,共王出走,晋景公用为大夫,赐邢为邑。
狐庸 屈公之子,仕吴,为行人,通晋、吴之好,任为国政。生卒配氏失考。
巫如 周灵王十一年(公元前561年)夏郑伯来聘,通嗣君也,据《左传》。生卒配氏失考。
巫栾 据《姓纂》: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晋大夫栾,巫臣之后,周简王时任为天使(公元前585-572年)。生卒配氏失考。
巫妨 春秋时为大医掌院,生卒配氏失考。
曲烮 封于鄫(今河南柘城县北)鲁襄公十六年甲辰(公元前557年)莒人灭鄫,世子巫,去邑,易姓为曾,为姓曾人之始祖。(《世本》:夏少康封少子巫曲烈于鄫,后为莒人所灭,大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
(四)、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巫嘉 汉高祖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公事高祖,善祷祀,所求即应,帝以能召神祇,扶翊汉室,赐:扶氏钦师。生卒配氏失考。
巫炎 汉武帝时(公元前110年左右)为驸马都尉。性好神仙,学养生之术,后以仙去。
巫捷 按夏树芳《奇姓通》,公汉时为冀州刺史。
巫都 按王应麟《姓氏急就篇》:汉巫都,著《养性经》行世。
二、迁闽始祖世系
巫暹 西晋末(约公元308年),公由山西平阳府夏县,避乱兖州(今山东)转徙入闽到剑津(今福建南平市)居焉。生卒失考。配刘氏,生一子:昌辉。
昌辉 暹公之子,生卒不详,公妣同穴葬。生一子:进益。
进益 生卒配葬失考。
旻官人 生卒配葬失考。
吴官人 生卒配葬失考。
元久 生卒配葬失考。
亨九 生卒配葬失考。
应运 生卒配葬失考。
宝郎 生卒配葬失考。
得禄舍人 生卒配葬失考。
宗源 生卒配葬失考。
宗汉 生卒配葬失考。
厚郎 生卒配葬失考。
悠郎 生卒配葬失考。
远郎 生卒配葬失考。
显郎 生卒配葬失考。
云生 生卒配葬失考。
凤郎 生卒配氏不详。公葬于福潭院祠正堂后。
昭郎 生卒不详,按志荣公迁葬墓志:罗俊公乃昭郎公之子。又云,交椅窠惠光堂后等处,奉暹公、昭郎公及各祖而散葬焉。福潭院遗记:元延祐二年乙卯(1315年)御史仕有重修,更惠光堂为福潭院祠。二龛平列:中昭郎,左明达,右凤郎。配氏不详,传下一子:罗俊。
十六、唐朝黄连镇将、威武侯、南方开山始祖
巫罗俊公一脉世系简录
始祖
巫罗俊 巫氏南方开山始祖;字定生,号青州。自西晋末造(约公元308年),暹公由山西平阳避乱兖州,转徙入闽(福建),居剑津(今南平县东建溪)。公于隋大业间(605-617年)随父昭郎公,奉祖骸迁居黄连峒。葬竹篠窩 。即今宁化县城。当时黄连远在荒服,未入版图。值李子通据江都(今扬州),遣使略闽地,土寇蜂起,公筑堡卫众,开峒为镇,寇不敢犯,远近争附。唐贞观三年(629年),公诣阙上平寇策,谓黄连土旷齿繁,宜可授田定赋。朝廷嘉其辟土功绩,授公为黄连镇将,爵封镇国武侯,兼授尚方剑戟,便宜行事,袭荫三代。公生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壬寅四月初八日丑时,殁于唐麟德元年甲子(664年)年八月十一日已时,寿八十三岁。公之事迹载汀州府志,宁化县志等。妣柴氏,继妣纪氏。柴氏生于隋开皇三年(583年)癸卯七月二十二日辰时,殁于唐龙朔二年(662年)壬戌正月十九日未时,寿八十岁,生一子明甫。继妣纪氏生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癸丑五月初三日戌时,殁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壬申六月二十七日午时,寿八十岁,生一子明达。
二世
明甫 字玉和,旧谱作和玉,罗俊长子,奉命袭守黄连镇将。时土地日劈,户口日增,修贡如常。公生于隋开皇二十年庚申(公元600年)九月十三日午时,殁唐仪凤元年丙子(676年)正月初八日已时,寿七十七岁。原葬竹篠窩,后迁葬清流县永得里嵩溪,蛤蟆崗,又名巫家塚,壬山丙向兼亥已,清雍正乙夘年(1735年)重修。配俞氏,生卒失考,生一子:万宗。
明达 罗俊次子,生卒配氏失考。
三世
万宗 明甫之子,字真祥,一字元本。前唐总制官,奉命袭授黄连镇将。生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四月十二日寅时,殁于唐嗣圣四年丁亥(687年)二月初九日午时,寿七十二岁。配萧氏,生五子:仁、义、礼、智、信。
四世
巫仁 讳瑞,字仁德,万宗长子,袭授黄连镇将。生唐贞观六年(632年)九月十三日,卒唐嗣圣十年(693年)四月十五日辰时,寿六十一岁。配葛氏,生卒不详,生一子嘉善。
巫义 万宗次子,生唐贞观八年(634年)八月初五丑时,卒唐嗣圣十八年(701年)二月十四日午时,寿六十八岁。配胡氏,生卒不详,生二了:允郎、元郎 。
巫礼 万宗三子,生唐贞观十年(636年)十二月十六日,卒唐仪凤二年(67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子时,寿四十二岁,配陈氏,生卒不详,生一子:容郎。
巫智 万宗四子,生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唐弘道元年(683年)九月十八日卯时,寿四十四岁。配刘氏,生卒不详,生二子:进郎、远郎。
巫信 万宗五子,生唐贞观十六年(642年)七月初六日申时,卒唐嗣圣十七年(700年)八月十七日未时,寿五十九岁。配张氏,生卒不详,生五子:本郎、俊郎、仍郎、杰郎、吉郎。
五世
嘉善 讳元保,仁公之子,生唐永徽二年(651年)十月初一日未时,卒唐开元五年(717年)四月十八日丑时,寿六十七岁。配李氏,生卒不详,生二子:良辅、良佑。
六世
良辅 字良才,号佐臣,嘉善长子,生唐咸亨三年(672年)四月十五日丑时,卒唐开元二十一年癸酉(733年)七月十七日寅时,寿六十二岁,配黄氏,生卒不详,生三子:孟郎、仲郎、季郎。
七世
孟郎 良辅长子,生唐嗣圣六年已丑(689年)三月二十四日亥时,卒唐天宝六年丁亥(747年)十一月初一日午时,寿五十九岁。配黄氏,生卒不详,生一子:正纲。
八世
正纲 字应郎,号登朝,生唐景云二年(711年)六月十六日,卒唐大历六年(771年)正月二十九日,寿六十一岁。配黄氏,生卒不详,生一子:常兆。
九世
常兆 字祥瑞,又作兆常。生唐开元二十年(732年),卒唐建中四年(783年)七月十七日,寿五十一岁。配萧氏,生卒不详,生二子:铭鼎、锡祚。
十世
铭鼎 字廷焕,常兆长子,生唐天宝十年(751年)十月二十日丑时,卒唐长庆元年(821年)五月初一日亥时,寿七十一岁。配王氏,生卒不详,生二子:选官、遴官。
十一世
选官 字陞级,铭鼎长子,生唐大历七年(772年)二月十九日,卒会昌四年(844年),寿七十三岁,妣胡氏,生卒不详,生二子:、赐麒、赐麟。
遴官 铭鼎次子,生唐大历十年(775年)四月十八日已时,卒唐长庆五年(825年)六月初七日,寿五十一岁,妣张氏,生二子:赐俊、赐杰。
十二世
赐俊 遴官长子,生卒失考,妣王氏,生卒不详,生二子:志乾、大宁。
十三世
志乾 字大纲,号正先,赐俊长子,住宁化县三都龙湖。生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二月十五日,卒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十月十八日,寿六十一岁,妣王氏,生卒不详,生一子:光一郎。
十四世
光一郎 志乾之子,生卒失考,公由龙湖始迁上杭县中村磜头,又徙永定县谿南里,及大溪谿口居住。公葬深圹蛇形。碑内刻光钵,品字为记。妣俞氏,生卒不详,生三子:十一郎、小六郎、小四郎。
十五世
十一郎 光一郎长子,生卒配氏失考。公葬乌坭坪上美女献花形。
小四郎 光一郎三子,生卒失考,妣何氏,生二子:千一郎、千二郎。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婆夫妇合葬于葛蒲坪。
十六世
千一郎 小四郎长子,生卒不详,葬福建永定县溪口上园,原配李氏,继配赖氏,生一子:大一郎。
十七世
大一郎 字恢先,千一郎之子,原住上杭县九泰茶地厦科。其子各来广东英德,迎接奉养,殁世后,公子回福建原乡迁祖妣葬英德。公配吴氏、王氏、黄氏,生七子:仕聪、仕成、仕政、仕宗、仕恭、仕敬、仕猷。
十八世
仕聪 法名念一郎,居英德县蒲岭高车坝 ,生卒不详,配李氏,生卒不详,生一子:伯一郎。
仕成 法名念二郎,由闽汀州徙粤曲江县杨梅村,旋徙英德县观圹乡,后徙尧山葛蒲圹(今石霞)。为开基始祖。配王氏,生卒不详,生四子:贵瑸、贵瑛、贵三、贵四。
仕政 法名念三郎,由闽上杭金丰抚溪移惠州金鸡塔下,生卒不详。后裔有移揭阳汤坑口等。配张氏,生卒不详,生三子:九郎、十三郎、十四郎。
仕宗 法名念四郎,住英德长埔东大镇水竹径都海螺墩开基。生卒不详,配周氏,继配王氏,生卒不详,生一子:万四郎。
仕恭 法名念五郎,移居福建永定谿南。配杨氏。原谱不见后裔。
仕敬 法名念六郎,父子徙广东兴宁县罗岗,归葬于闽,又作葬于兴宁县高嶂背,但无从考查。生卒不详,配李氏、何氏,生三子:福、禧、禄。
仕猷 法名念七郎,住永定大谿口及罗滩,生卒不详。配何氏,生卒不详,生一子:祈。
十九世
巫禧 广东兴宁县罗岗洋塘村开基始祖;字忠立,法名廿八郎。生南宋淳熙元年甲年(1174年)七月十一日申时,卒宝祐六年戊午(1258年)二月初一日已时,寿八十五岁。宋文学祭酒,敇授修职郎。由福建省汀州府永定谿南迁徙广东省兴宁县罗岗洋圹七星伴月形开基。时为宋朝季,公积善。贻谋手置洋圹半径十三都司、黄沙溪、乾田、小眼等处田宅百余顷。原基于清光绪戊申(1908年)改建为忠立公祠,祠门池圹,祠背畚地。公元1995年乙亥岁由兴宁、龙川、五华三县宗亲重修。公配谢氏,闺讳八娘,生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二月初一日已时,卒淳祐四年(1244年)十月十一日,寿七十五岁,生一子:巫回。
二十世
巫回 字曰回,讳聪,法名六十二郎。宋文学,公齿德俱尊孝行足式。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荣膺冠带乡饮大宾。生绍熙五年(1194年)正月十五日辰时,卒咸淳五年(1269年)二月初三日午时,寿七十六岁。葬广东兴宁县罗岗圩中心(原名朱鼓隘竹子围),巽山乾向,白象卷湖形。明万历间(1573-1620年)被奸人惑作船形,遂移圩场围里,前后左右为巫姓田地,立有界址,並有粮店池圹空地每年供租为秋祭费。自清迄今屡有讼案。民国十九年(1930年)合七省宗人建回公坟祠并竖谢县长保护古迹布告两套,刻石碑竖祠内墙壁;经努力于公元1995年乙亥岁完璧归赵收回主权;后于公元 1999年已卯岁以巫云瑞(深圳)、巫唐仁(龙川)、巫自坚(罗浮)为首发动集资重修。公配凌氏,闺讳六娘,生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十月初一辰时,卒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七月十六日寅时,寿九十三岁。葬兴宁县罗浮黄沙溪水口眠牛形,于公元 1998年戊寅岁由黄沙溪宗亲筹资重修。生五子:景发、景成、景新、景茂、景松。
廿一世
景发 回公长子,法名二十二郎,侯选德安知县,寻陞徽州知府、湖南长沙太守等职,生卒不详。配李氏,生卒不详。生四子:道兴、顺兴、益兴、志兴。
景成 回公次子,法名二十三郎。生卒不详。原配刘氏,继配刘氏,生卒不详,生五子:宗泰、宗远、宗兴、宗显、宗德。
景新 回公三子,法名四十五郎,生卒不详,葬罗岗洋圹中心,配管氏,生卒不详,生二子:秀兴、俊兴。
景茂 回公四子,法名三十一郎,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与子倶迁江西会昌县长河堡。生卒不详,配袁氏,生卒不详,生四子:仲兴、贵兴、能保、必子。后裔另谱记载。
景松 回公五子,法名三十二郎,生卒不详,配张氏,生二子:名字不详,下落不明,失考。
廿二世
道兴 景发长子,生卒不详,配彭氏,生卒不详,生一子:贵甫。
廿三世
贵甫 道兴之子,字绵远,生元朝至元丙子(1336年)十月十三日。于明朝移居五华县油田约鲤子圹,卒不详。妣钟氏,生至元癸未年(1343年)六月十二日辰时,卒不详,生四子:巫元、巫旺、巫善、巫兴。公妣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九月安葬五华县油田约大湖洋大窝里乙山兼卯,真武拔剑形。明天启五年(1625年)修。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汝鉴、品三、雨南、星初倡修。
廿四世
巫兴 字家山,号德成,贵甫四子,生明洪武戊午年(1378年)五月十七日酉时,卒正统戊辰年(1448年)九月初一日酉时,寿七十一岁。原配李氏,继配许氏。李氏生洪武庚申年(1380年)三月初四日,卒正统癸亥年(1443年)寿六十四岁。公妣合葬于鲤子圹岭顶,金盘带宝形,艮山兼寅,辛丑分金。生四子:巫规、巫矩、巫准、巫绳。
廿五世
巫矩 字能圆,法名百四郎,兴公次子,生明永乐丙戌年(1406年)三月二十一日申时,卒不详,葬广东梅县荷田村曹洞坑。妣许氏,生卒不详,生四子:巫瑱、巫珍、巫琛、巫玿。
廿六世
巫瑱 字应兴大郎,法名法旺,矩公长子,生卒不详,葬油田小柏圹狮形,坐北向南。妣徐氏,生卒不详,生二子:巫镇、巫钊。
廿七世
巫钊 瑱公次子,生卒葬不详,妣廖氏,生卒葬不详,生一子:廷用。
廿八世
廷用 钊公之子,生卒葬不详。妣曾氏,生卒葬不详,生二子:权质、权茂。
廿九世
权茂 廷用次子,生卒葬不详,妣曾氏,生卒葬不详,生三子:巫楷、巫梯、巫森。
三十世
巫梯 权茂次子,生卒葬不详,妣曾氏,生卒葬不详。生二子:乐舜、乐郁。
卅一世
巫乐舜 梯公长子,清朝春(约1648年)由广东惠州府长乐县黄道岭迁居广西宾阳县大桥红村。生卒不详,葬高岭村后背鸡笼圹,猫儿仰睡形;原辛山乙向,于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岁十一月初三日午时吉旦改戌山辰向;公元2008年10月7日重阳节(农历戊子年九月初九日)重修,加筑坟界水泥砖墙。妣张氏,高岭村人,生卒不详,葬王灵镇大宁村西南乌鸦圹边,乌鸦地。生二子:承交、承禄。另有老谱记载:原居广东惠阳县讴田乡梁化圩。
卅二世
承交 乐舜长子,生卒不详,妣谢氏,生卒不详,生一子:俊山。据传承交后裔迁居四川省。
承禄 乐舜次子,生卒不详,葬高岭村后背鸡笼圹与父坟平排,相隔数步,原戌山辰向改乾山兼戌辰分针。妣刘氏,生卒不详,葬王灵镇西北蜘蛛塞水口形,坤山艮向兼未丑分针。离南梧公路边约300米。生八子:锦山、云山、鹏山、相山、岳山、奎山、秀山、联山。
卅三世
锦山 承禄长子,生卒不详。妣张氏,生卒不详,生二子:必钦、必宗。其后裔一脉居宾阳县黎圹镇甫上村,一脉贵港市覃圹区山北乡中屯村。
云山 承禄次子,生卒不详,妣姓氏不详,生一子:必峰,后裔居宾阳县古辣镇冷水村。
鹏山 承禄三子,于乾隆元年丙辰岁(公元1736年)率子从大桥红村迁下王堡上岭创造村庄,生卒不详。原葬于本里堡脚烟墩岭南蛇捉蛤形,未山丑向兼坤艮分针,公元1954年甲午因国家修铁路,遂移黄娘庙后右边山岩。原配丁氏,继配刘氏,生卒不详。两夫人合葬于大桥红村边西南角锦埧岭黄龙捲眠形,亥山已向兼壬丙分针。生五子:必荣、必文、必廷、必华、必云。后裔居宾阳县黎圹镇甫上村、中团村、林村、陈树村、大桥下州村。
相山 承禄四子,生卒不详,妣江氏,生卒不详。生四子:必祯、必清、必秀、必显。后裔居宾阳古辣沙埠村、冷水村,来宾蒙村乡木棉村;必秀公迁居灵山县居住,正在寻找中,有一支从灵山迁移田阳县田州镇居住,已查到。
岳山 承禄五子,三十六世后无嗣失传。
奎山 承禄六子,三十六世后后裔失考。
秀山 承禄七子,生卒不详,妣张氏。生卒不详,生四子:必兴,必英、必祥、必輝。后裔居宾阳县大桥镇红村、马山县周鹿镇高奥村。
联山 承禄八子,生卒不详,妣张氏,生卒不详,生二子:必盛、必元,后裔不详。
十七、巫 乐 舜 传
我乐舜公原居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之黄道岭。生于明朝末年(约1625年)。年少时勤奋攻书,再加上天资聪明,所以博学多智,深明大义。父亲巫梯,家境不算宽裕,还能勉强度日。他深知乌金之宝贵,极力扶持乐舜上学,家中好有个读书人支撑门户。每遇荒年,仍百计千方,节衣缩食,四处奔波,东借西贷送儿读书。乐舜亦深知时间可贵,“千金难买少年时”,亦知钱财来之不易,故特别下苦攻读。正值乐舜公风华正茂时,战火频烧,清朝刚立,政府腐败,民不聊生,匪寇官兵相互勾结,横行霸道,贪官污吏四出扰民。
其时,长乐有姓赖之狗官,专横跋扈,仗其父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经常闯入民房,强夺民女。民众恨之入骨,但又无计可施,只望而兴叹。乐舜公得知后,打抱不平,即刻为民申诉。状告到庭,这恶棍县官被革职。但其父是州中一大官,颇有权势,包庇其子,不久其又官复原职。更加威风,得知是乐舜公上的状,即怀恨在心,欲对我乐舜公下毒手。
一日,赖官带狗腿子差人前来捉拿乐舜公,一邻居飞报乐舜公,但为时已晚,公被这恶棍押走。强加上一个“造反”罪,即行发落到州府行极刑。两差人押送乐舜公至人烟稀少的山坡,时近黄昏,乐舜公以解便为由,令差人松铐。乘其不备,即使出平时练就之武功用手铐将其中一差人击昏,另一个见着,则叫爷叫娘没命逃之。乐舜公思之,若回家去,哪狗官肯定不会饶他,三十六计走为上。听人说江西好,不如暂时到那里躲一阵。日后再作打算,即连夜乘舟而走。
船家问乐舜公前往何处?公即答道:“去江西。”船家则误为广西。(因客家话“江”与“广”近音故误)。随即将公渡到广西。
行了个把月,看来官兵已追不上了,方叫停舟上岸。谁知举目望之,乃广西境也。襄中盘缠已告空,转回难矣。只好在广西漂泊。其时约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
一路觅食一面打探,得知临浦县(今宾阳县)有我巫姓兄弟,随则远涉至临浦境。但茫茫大地,往何处寻找?结果杳无音讯。只好在现今大桥红村地段安身。其时红村一带蓬蒿遍地,一片荒凉。乐舜公即在斯开基落业,肯造村庄。不出几年,即成家立业。于路边开个小粥铺。当时,担夫小贩出入宾贵两地,歇脚小息者颇多。路人称之为“广东粥店”。
真是无巧不成书,话说广东长乐县那个赖皮狗官,适逢调到临浦县来任职。其不改当年之恶习,又窜到乡间物色民女,为非作歹。民众愤恨万分。要求乐舜公为民代书上诉。公因在广东时就是为民上告而被迫漂游的。故怕担风险,再吃二遍苦,不敢答应。但看到受害者的痛苦,民众的迫切要求,四方乡邻的支持,亦不再顾及其他了,也决心将这害人之魔除掉。
当控诉状告到州府,州官和赖官是同乡人,所以官官相护,他将状纸交给姓赖的看。赖狗官看到此笔迹仿佛很面熟,在何处似曾见过,他想起了乐舜公。
他立刻亲自出马,沿着告状人的地址,四出盘查有关乐舜公之消息,真是冤家路窄,正好在粥铺与舜公相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狗腿子们在赖官的吩咐下,一拥而上。我公亦不甘心束手就擒,即与他们拼杀,与其较量几个回合,打翻了几个狗腿子,但他们人多势众,将公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落入其手中。
赖狗官将舜公五花大挷后押到县府其私设的监狱,关进死牢,不审不问,断粮绝水。不许看望,不准亲朋探监。乐舜公坚贞不屈,奋而与其争斗。身在死牢,不能坐而待,手虽带铐,仍用脚趾夹笔书写控诉书。舜公耗尽心血,数次上书都未见下文,忠厚博学的乐舜公被活活关死牢中。
乐舜公妣张氏,见公遭此平生大难,失却依靠,思日后生活,前途渺茫,无心治家,不久即丢下年幼的承交、承禄兄弟俩,改嫁到大岭圩(今王灵镇)大宁村。
那个作恶多端的县官,窜到大桥附近来为非作歹时,被愤恨的民众弄死在滚滚的大桥江中,其死尸随江水漂下喂王八去了。这是其应得的下场。
十八、巫 承 禄 故 事
乐舜公次子承禄,自从父亲被害,母亲改嫁后,与哥哥承交便无依无靠,幸得邻居扶持帮助,承交则寄养在近邻。舅父将承禄带回高岭村。忠厚老实的舅父痛爱外甥。因家境贫穷,无法送他上学读书,只好让他看牛。承禄的童年就这样消磨在高岭村附近的荒坡野岭上。
一日,一位老者路过鸡笼塘,见小小年纪的承禄公独自一人在放牛,即问起家中处境,禄公将家境向老者诉说,讲到父亲被害,连尸骸都不见,母亲改嫁,家破人亡,天各一方。说到凄凉处,泪流如注,泣不成声。老者听着,十分可怜他,对承禄公之遭遇,深表同情。当即认其为义子。年幼孝顺的承禄公亦跪下认其作义父。
义父告诉他,明天带锄头来,莫让别人知道,就在此地(即现今鸡笼塘乐舜公之坟墓),做个坟,占好地皮,留日后安葬先父。讲到此,承禄公感到为难,父惨死于牢狱,尸骸不见,用何安葬?再者,自己寄养在舅父家,无粮无钱,从何谈起。义父见状,便安慰之。嘱每年清明日天亮前前来挂纸,日后自有办法,到合适的时侯再来找你。原来此老者是位精通风水的地理先生。他见承禄公诚实又可怜,有心扶持他成人,故特想找块好坟山给承禄公安葬先父。
时隔两载,义父来了。其约好承禄公,选好吉日良辰,拿出事先制好的银牌人,令承禄公咬破中指,用血点于银牌人的眼、嘴、胸、手脚,即行安葬。并吩附:在这以后的七七四十九天内,每天黄昏鸡入笼时分来祭扫。早上天未亮即来聆听,看有何动静,待听到有鸡啼声时就可以了。证明已葬对好地,日后则可宏发。六年后,就不用在舅父家,可以回家自找活路创家立业了。
承禄公一一遵循义父的嘱咐而为,天将黑即到坟祭扫,天未亮就起来听,日日如此,风雨无误,从不间断。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四十九天的清晨终于听到了宏亮的鸣啼声。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承禄公在舅父家度过了艰苦的六年,决定遵照义父的嘱咐回红村。舅父见他长到十三、四岁,能让他经经风雨,见见世面也好,就同意了他的要求。给他几担谷和一些钱。承禄公拜谢了舅父救命,扶助之大恩,向朋友告辞后即回到老家红村。
哥哥承交见弟弟回来,很高兴。便兄弟俩一起开个酒房,做些小生意。兄弟俩勤俭节约,还勉强过得。舅父惦记着承禄公,还放心不下,经常来看望外甥。承禄公成家时,其还慷慨解囊帮助不少钱粮。不久,人丁渐盛,六畜兴旺,一帆风顺。笃生下八子:锦山、云山、鹏山、相山、岳山、奎山、秀山、联山。舅父之大恩不可忘,义父之功德亦永存。
十九、乌 鸦 地 的 传 说
一日,惊悉母亲病危在长宁村(今王灵镇大宁村),已抬出房外置于檐下,无人过问,无人理会(改嫁后无子),看来在世时间不多,承禄公念母生身之大恩,哺育之功劳,急急从红村赶去长宁。谁料刚到,母亲已与世长辞矣。承禄公望着母亲遗体,她没给儿子留下一件物品,没有留下半句遗言,临终前没有见到儿子一面。承禄公悲痛万分,怨自己没有尽到瞻养职责。从此,再想见到母亲面永远没机会了。恨先前未来看望生母,着实终生抱怨矣。
承禄公即在母体前守孝,请人到高岭村禀告舅父,舅父告诉来人,令禄公在那守孝,不久他即前去。辞退来人之后,舅父则一路走一面相地形;因其亦有风水地理知识。待其赶到长宁村,天将近黄昏。急得承禄公不知如何是好。舅父问备好棺木和选好地皮否,公则说,就是因家穷,无钱备棺材,坟地则望舅父指点矣。舅父思之,天将黑了,再无考虑之余地,即令将遗体抬到村南面不远的塘边(即现今安葬的乌鸦塘边),有个新挖之坑,(前不久别人所挖,因积水而弃之),戽去坑中积水,将母遗体裹以竹蓆则草草葬之。
日来月往,物换星移,转眼间三四年过去,该起金骸了,承禄公于大寒之日前往墓地,发现坟基仍旧如故,并未下凹,从侧旁挖了几锄,突然发现一个窟窿,定神望之,窿内金光四射,犹如龙鳞一般。禄公深觉奇异,正欲蹲下看个究竟,不料竟飞出一只乌鸦。这一稀有之象,禄公疑惑又高兴,如同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即用手向洞内掏去,又一只乌鸦已爬出洞口,就要展翅高飞远走。禄公恐其飞走,一手抓住,折断其脚,放入洞内,赶快封住洞口,保留原基,不再起金骸,一直保留至今。真是:“生身母逝无棺木,竹席裹尸骨也香”。
据传,乐舜公婆太所葬之地,乃乌鸦地也,宜血葬也,能人财两盛,飞黄腾达,远走高飞;所传飞走一只乌鸦,乃承交公之化身也。他所传下之俊山→必乾→元光、元明等裔孙,现今于四川省,螽斯振振,瓜瓞绵绵,鼎盛繁昌。于民国年间,其后裔路过广西宾阳县时,还请族弟兄到其所办之纺织厂参观呢。承禄公原籍留下,继承祖业,繁衍后代,共生八子,其后裔散居宾阳、贵港、马山、来宾、灵山、田阳等地繁衍生息。(这三个传说讲完了,将其记于谱中,留日后子孙代代相传也。甫上村巫超宣口述,巫谷云、巫超亮整理)
二十、巫氏家训二百字
孝悌家庭顺, 清忠国运昌。
贤能敦圣学, 俊杰佐明皇。
礼恭交四海, 仁义振三纲。
富贵由勤俭, 贫穷守本良。
言行防错过, 恩德应酬偿。
正大专耕读, 公平作贾商。
烟花休入局, 赌博莫从场。
族党该亲睦, 冤仇要解忘。
争讼劳心力, 酗酒损健康。
奸谋身后报, 苛刻眼前光。
王法惊心畏, 荫功用力禳。
坟祠常祭扫, 谱牒永珍藏。
商相家声远, 平阳世德长。
镇将威名在, 黄连庆繁祥。
巫伋参枢密, 巫凯守边疆。
永定三进士, 兴宁一洋塘。
智勇称子秀, 经营数作江。
青天民庶号, 子肖誉南方。
将相溯源本, 男儿当自强。
一生惟祖训, 万代有馨香。
二十一、家劝十则
一、培植心田。一生吃着不尽,只是半点心田。摸摸此处实无愆,到处有人称羡。不看欺瞒等辈,将来堕海沉渊。吃斋念佛也徒然,心好便膺帝眷。
二、品行端正。从来人有三品,持身端正为良。弄文悔法有何长?但见天良尽丧。居心无少邪曲,行事没些乖张。光明俊伟子孙昌,莫作蛇神伎俩。
三、孝养父母。终身报答不尽,惟尔父母之恩。亲意欣欣子色温,便见一家孝顺。乌鸟尚知报本,人子应念逮存。若还忤逆悖天伦,只恐将来雷震。
四、友爱兄弟:兄弟分形连气,天生羽翼是他。只因娶妇便参差,弄出许多古怪。酒饭交结异性,无端骨肉喧哗。莫为些小竞分家,百忍千秋佳话。
五、和睦乡邻。风俗何以近古,总在和族睦邻。三家五户要相亲,缓急大家帮衬。是非与他拆散,结好不啻朱陈。莫恃豪富莫欺贫,有事常相问讯。
六、教训子孙。子孙何为贤知,父兄教训有方。朴归陇亩秀归庠,不许闲游放荡。雕琢方成美器,姑息未为慈祥。教子须如窦十郎,舐犊养成元状。
七、矜怜孤寡。天下穷民有四,孤寡最宜周全。儿雏母苦最堪怜,况复加之贫贱。寒则予以旧絮,饥则授之馀粮。积些阴德福无边,劝你行些方便。
八、婚姻随宜。儿女前生之债,也宜随分还他。一时逞兴务繁华,曾见繁华品谢。韩侯方歌百两,齐姜始咏六珈。大家从俭莫从奢,彼此永称姻娅。
九、奋志芸窗。坐我明窗讲习,几曾挥汗荷锄。驱蚊呵冻志无休,诵读不分昼夜。任他数伏数九,我只索典披图。桂花不上懒人头,刻苦便居人右。
十、勤劳本业。天下有本有末,还须务本为高。百般做作尽糠糟,纵有便宜休讨。有田且勤尔业,一艺亦足自豪。栉风沐雨莫乱劳,安用许多机巧!
二十二、巫氏治家格言
立业兴家,须先理解“五伦九族”。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也;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也。
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乃武将之多奇。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天子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男子禀乾之刚,女子配坤之顺;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人生偶以夫妇。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此天下之通义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居家之道,为善最乐,保身之策,安分为先。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天理莫违,为人不易。居家莫逸,民生在勤。交友莫滥,须要识人。饮酒莫狂,伤身之物。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奢华莫学,自取贫穷。待人莫刻,一个恕字。
作事莫霸,众怒难犯。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祖宗莫忘,子孙有用;父母莫忤,身从何来。匪人莫近,容易伤生;正人莫远,急难可靠。盘算莫凶,食报子孙。意气莫使,后悔何及。贫穷莫怨,小富由勤。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童年莫荡,蒙以养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於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於前,裕於后。
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德,学富五车。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遗子金满筐,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守分安命,顺时听天;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
山川之精英,每泄为至宝;乾坤之瑞气,恒结为奇珍。不凡之子,必异其生;大德之人,必得其寿。为人若此,问心无愧,安富尊荣,福寿康宁,合族昌隆也!
二十三、巫回公坟祠记
回公,讳聪,法名六十二郎,宋儒学生员,举乡饮大宾,始迁广东兴宁县罗岗洋塘村七星伴月形开基始祖巫禧公之子也;五十孺慕,直步舜之后尘。都人士以其德隆望重,爱之敬之。宋自绍兴十三年,颁行乡饮酒矩范仪制,至廿六年,诏行里社者听之。景定五年,公年七十有一,时同里举行乡饮酒盛典,推选公为大宾。然此乃邦家之光,盖亦闾里之荣也。
回公配凌夫人,淑德相夫,生五子:长景发,官授湖南长沙大守;次景成;三景新;四景茂;五景松。祖孙三代,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共创鸿图大业。从此,巫族人财两旺,繁荣昌盛。回公后裔迄今星罗棋布,已遍及世界各地矣。根深叶茂,膏沃光华,理固然也。
回公去世时,丧事办得十分隆重,斋事延续七日七夜,请来道士超度升天。邻近乡亲,不分姓氏,许多人都披麻戴孝,前来哀悼。出柩安葬时,送葬队伍数百人。当走到珠鼓隘竹子围时(现在的回公墓地址),突然间风起云涌,飞沙走石,伸手不见五指。紧接着,哗啦啦,倾盆大雨,江河暴满,急剧直下,回公的灵柩无法送过河去安葬,怎么办只得暂时停放在竹子头下过夜,待来日天晴后再安葬。翌日,当送葬的人们走到竹子围时,愣了一跳!停放灵柩处已涌起一大堆坭沙,回公的棺木已被埋在下面了。啊,好一个生龙口也!
后经明师勘查,回公墓地原来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据回公蒸尝簿序载:“龙母嶂者,兴邑之名山也。志载仙女巫氏居其巅,有石床遗迹,后世祀称龙母,甚显赫焉。是嶂与黄毛嶂并峙,穿落传变,入于平田,山水聚会,形为白象卷湖,我祖回公坟墓在焉。”后人有歌赞云:“巽山乾向水流乾,乾向高峰出状元。”传说日后可佑我族出三升三合麻李官(意即三升三合麻子之多的官员)。啊,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全罗岗,全兴宁,甚至全省全国都会成为我族的天下!因此,引起各姓不良歹徒的恐惧与嫉妒。他们商议:一定要把巫姓的“白象卷湖”制死。从此,一个毒辣的计划在暗暗中实施,一个罪恶的黑手在偷偷地伸出。
明末叶,有刘观仕等,阴谋陷害,他们首先大造反面的舆论,把我“白象卷湖形”惑作是船形,要装载有人发达即见。然后将原来在彭屋门口至鸡李社下(现在的罗岗公路大桥附近)的罗岗圩逐渐迁移到我回公坟周围来,日侵日迫,店铺越建越多,四围商店高压,荫蔽前后峰峦,且坟之拜堂空地,及前后左右胎息,最后把回公坟包围在罗岗街道的中间。同时又在两片的商店分别留出一条巷道,巷口对准“白象”。啊,完了!彻底的完了!原来街道才是真正的“船”,“白象”被装载在“船”中,哪有奔驰的余地!再加上左右一条巷道,象征着两枝枪,枪口对准“白象”,“白象”便一点也不敢动弹了。后来,他们得寸进尺,藉“改良街道”为名,首先迁走回公墓侧的一座地师坟。接着,回公的“白象卷湖”坟也岌岌可危,面临着被毁或迫迁的危险。
当然,在这期间,必然遭到我族的强烈抗争。据谱载,由明朝到清朝,以至民国年代,在逐渐迁移街道形成包围回公坟的过程中,为了墓地周围土地的归属,巫族裔孙与各姓打了十几场官司。清初岁贡生山毓等,目睹心伤,于顺治十七年呈县给照保护,以杜侵害。乾隆廿九年,袁周等人于坟左废刘侯祠建筑文阁,斩挖龙脉,伤害非轻。进士巫荣,乞县恳宪,委勘审决,饬袁择地改建,得不巨创深痛。嘉庆三年,沐帝、兰香、日炳、云峰等,倡捐五百元,买坟面前店四间,拆空三间,以开前蔽。
嘉庆十七年,生员、济行深悯公坟无碑,两边店檐高压,拜堂空地,被袁温牛等占为私宰聚赌场所,即合兰香、日炳、云华等,议竖望碑,尊严瞻视,同时呈请县主仲振履示禁十条,杜绝后患,所有店铺空地,年定租值立赁。光绪三年,经买拆空店地,突被袁刁尾星夜以炭涂壁,装旧起造,并毁坏仲县所立禁碑。庆崧、占熬、焕章等,出首控告,限财力不支,未能恢复禁碑及收回买拆店地,这番情事,自挠中止,不达胜诉目的,言之实属痛心。至民国十六年,某军阀盘据罗浮司城,罗岗地方,政府莫及化治。不良歹徒乘隙陷害勾结,藉改良街道,玩其一扫精光。初则迁走我公坟侧地师墓,势将波及我公坟穴。附近裔孙,不厌屈节,奔走干旋,未奏效验。
伊时,廿二世裔孙宇衡(新寰)等人,聪掌五中教鞭,一经风闻到耳,发起修谱并建回公坟祠的倡议,得到我族全体宗亲的赞同,凡属公下裔孙,念木本源所在,靡不热诚赞同。登高一呼,百谷响应。民国十七年(1928年)开始修谱工作,十九年六月,动工兴建回公坟祠。想念公坟四周余地,是我族原有粮田。宇衡、焕光假族学名义,递呈县府,俯准布告,收回所有权属。乃歹徒蛮横,侦悉上峰揭示,毁灭界石,谎耸官厅,攫夺主权,蓦筑瓦亭,迫蔽我公坟祠门面。幸家师长剑雄于戎马倥愡之际,函电交驰,力争收回,议定年租一百六十元,限划坟祠前十个亭位,永不许砖石起造瓦盖,只准竖木椿筏遮,便以会祭拆除,容纳我等嗣孙展拜。而歹徒嫉妒心沈,因伊攫夺坟前地方不得,狡织杨济时讼争坟祠背原属我族池塘,今为炭堆地点者。宇衡、焕光又复以对其理论,与杨构颂结局,历至二审,始获制胜。联请省会民政两厅,俯准立案。至此,主权才算完全收回,分寸未曾丧失。
至民国廿年(公元1931年)九月,耗资八千元,便建成现在三层楼高的“宋乡贤巫回公坟祠”。坟祠终告竣工,并将谢县长保护古迹布告两套刻石竖祠内墙壁上。接着,升公牌位于祠上,又得高瞻远瞩,明媚山水,可挹可拱。同时,各户附特、大小昭穆牌位,亦一同奉入。庆典之际,陈总司令济棠赐“明德惟馨”匾;陈省长铭枢赐“先贤遗迹”匾额;曾县长传经赐“乡贤巫回公坟祠”匾额及“不封不树;若屋若堂”楹联。缙绅送匾,实烦有徒,我公从而荣显!
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回公坟祠被人占用,且险些遭拆除。经广大宗亲努力,公元1995年乙亥岁终于完璧归赵收回主权;又于公元 1999年已卯岁以巫云瑞(深圳)、巫唐仁(龙川)、巫自坚(罗浮)为首发动集资重修。在这里寄希望于我巫氏后裔,有朝一日,恢复我“白象卷湖”的雄威!
二十四、巫氏祖堂家庙诗联选集
一、巫氏老联:
平阳世德,商相家声; 支分宁化,系衍平阳;
王家保乂,边镇良才; 商朝贤相,唐代侯封;
平阳门第,保乂家声; 源自上古,望出平阳;
平阳世泽,宝艾家声 ;
平阳世德千秋颂,殷辅家声万代扬 ;
祖德源流千载远,宗支奕叶万年春;
殷室世臣家训远,冀州名宦政声高;
宝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花;
二、山西省夏县巫咸山巫咸祠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三、宁化青州公祠对联:
黄连永镇千秋固;翠水长流一脉香。
四、巫氏老联:
姓氏著殷贤,念冢宰声华,尚书篇目存咸乂;
孙谋追镇将,缅龙光宠锡,黄连忠义诒蕃椒。
五、福建汀州府巫氏家庙神座:
勋业播两朝黼国黻家,济美殷时标伟望,
馨香隆百世分枝别派,溯源汀水衍长流。
六、永定大溪祠:
追远祖将相传家千秋俎豆;光近宗文章华国奕叶簪缨。
七、广东嘉应州(原名程乡县、今梅县)巫氏家庙:
是父是子,贤相两朝,自昔声名昭史册;
若祖若宗,崇封累世;至今俎豆重乡邦。
室傍金山,祖德与金山并永;门迎程水,宗功偕程水同流。
八、兴宁县北街忠立巫公祠:忠国追唐将,立家溯宋儒。
九、兴宁县罗浮司城巫氏宗祠:
衍山西派,肇粤东基,家学溯渊源,谁云将相原无种;
背负北城,面朝南嶂,地灵钟俊杰,我愿云礽各自疆。
十、广东龙川下塔世杰公开基老屋联:
形胜到今称凤起,祠宗自昔庆蛟腾。
十一、台湾省凤山市镇北里北辰宫(俗称巫王爷庙)联:
北山临福地,巍巍庙貌昭千古;
辰宿列中央,赫赫神威护万民。
十二、下塔山下龙公开基富寿堂:咸贤世业,富寿家声(黄士俊题)
十三、名扬美善学校:名正事成思往哲,扬眉吐气望诸生。
十四、上杭伯一郎公祖祠门联:
父子商朝勤夹辅,弟兄翰苑永流征。
十五、龙川下塔会通学校(校设巫氏大宗祠内):
会文辅友,通变宜民。会聚青年开智识,通交白种进文明。
会际风虎云龙,缅当年喜起赓歌,列祖曾为良将相;
通交西欧北美,望今日精华收吸,后生造到大英雄。
十六、平阳郡千五、千六公大祠堂(在广东新宁、今台山县):
郡姓出平阳,念前勋,应识乂王世德;
系枝由宁化,期后裔,须知镇将鸿图。
十七、兴宁县忠立巫公祠联:
人皇授姓,帝喾分封,功业炳千秋,越商朝父子继承宰相;
镇国武侯,端明学士,勋劳扬百世,迄清代弟兄并著词林。
父子商朝承宰相,公孙唐代袭封侯。
十八、兴宁罗岗柏桥头朝阳围祖轩公龛联:
功炳千秋,祖德显王侯将相;(咸贤二公在北宋时加封扶业王)
基兴八世,宗支传粤赣川湘。
十九、广东兴宁罗岗圩回公坟祠正厅:
乡先生可祀于社,古君子加泽诸民。不封不树,若屋若堂。
祖墓建罗岗,马鬣崇封,龙峰毓秀;
宗祠起宁邑,黄茅发脉,白水来朝。
自宋末迄今,世次历八百年,坟存古迹;
由闽中至此,宗支联六七省,祠焕新猷。
二十、龙川名扬美德义围:
德作根基仁作宅,义为道路礼为门。
二十一、广东惠阳茅畲经崇厚堂(今广东惠东县吉隆镇轿岭麻輋):
书记姓名,父子两朝居冢宰;
祀崇忠义,公孙三代镇黄连。
二十二、广东兴宁县富祝径欧槐塘祥兴围:祥迎云集,兴视星明。
二十三、东莞清溪三峰围祖堂:
溯保乂于殷朝,贤相继传,世德绵延垂后裔;
承宠光兮唐代,武侯递袭,奇勋炳耀启人文。
二十四、陆川家庙联:
溯相业于商朝父子宣猷史策炜煌光万世;
建宗祠在陆邑嗣孙继美簪缨彪炳庆千秋。
支原平阳家声远,系出巫山世泽长。
二十五、广东龙川下塔风光(明朝状元黄士俊撰)。
一座宝塔在中央,两条河水透长江。
三支文笔塞水口,四面山岗一样壮。
五谷丰登皆是宝,六畜成群满山岗。
七品郎官父与子,八块金匾挂祠堂。
九顶皇冠代代有,十事皆全是一乡。
二十六、广东信宜丁堡镇塘岭巫英山书院:基开小水,派接妙山。
二十七、巫氏老联:
克光相职;保乂王家。(赞颂巫咸、巫贤)
光克相职;经著养生。(赞颂巫咸、巫贤、巫都)
功称息警;治勤戴星。(赞颂巫凯、巫马施)
儿科号鼻祖;星象开先河。(赞颂巫妨、巫咸)
八鉴堪警世;一经可养生。(赞颂巫子肖、巫都)
二十八、以鹤顶格镶嵌巫姓的望族居住地“平阳”二字的嵌字联。
平步青云前程远;阳春白雪品格高。
二十九、赞扬巫凯、巫子秀:
巫凯戌边多智勇;子秀擒贼富奇谋。
三十、赞颂巫马施、巫咸:
鸣琴而治,堪称政善;创鼓于民,可谓功丰。
三十一、广东龙川下塔巫氏大宗祠联:
平阳祀肇千秋庆,仙塔芳流百代昌;
六代始迁居,群推粤峤名门,雷江望族;
三房重肯构,再振乡贤世德,户部家声。
(贺龙川下塔重修世杰公祠联)
三十二、巫仁方为兴宁忠立巫公祠撰联:
忠心昭日月,瓜瓞绵长垂万世;
立业彪史册,宗功浩远耀千秋。
三十三、巫文贞为福建宁化巫罗俊公怀念堂撰联:
开拓黄连创造宁清明建都邑立千秋大业;
抚平蛮寇诏封威武王侯殊勋享万世荣昌。
三十四、巫祯来为广东惠东吉隆麻輋(畲)新修巫氏宗祠撰联:
麻輋立业千秋固;巫族振兴万代传。
崇山拱秀佑龙穴;厚土立基起凤仪。(麻輋老祠名“崇厚堂”)
三十五、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东坂村巫氏宗祠“福进堂”楹联:
(一)民国德化刘焕章先生撰——
福如东海天申厚,进似泰山地步高。
福满堂曰富曰贵,进大德得禄得名。(以上厅头)
福多由积善,行义行仁,国族长蕃隆世奕;
进步须读书,发科发甲,人文丕振羡大家。(正屏柱)
福星有耀灿华堂,朝彩夜光,喜见呈祥献瑞气;
进德无疆荣梓里,日新月盛,欣看肖子贤孙才。(栋柱)
福地庆安居,美奂美轮,国族蕃昌垂万世;
进前择聚处,为松为竹,堂基巩固壮千秋。(二柱)
福由德积,集其千祥乃见克昌隆悠远;
进自科盈,放乎四海方知有本发流长。(前二柱)
福地钟灵,窃慕趋庭陪鲤对;进修奋发,深期捧袂托龙门。(上堂前三柱)
福自己求,立德立功,光前必然裕后;
进由吾往,克勤克俭,修身可以齐家。
福地奠攸居,松茂竹苞恢国族;进升隆品望,科登甲发振人文。
福地福人居,自见发祥百世;进财进德业,终能裕后万年。(上堂)
福地壮千秋,克昌厥后;进益隆万世,长发其祥。
福自天官赐,赐休赐吉蕃国族;进由人力为,为仁为义振家风。(前堂)
福得地,地脉钟英,兄及弟矣式相好;
进其德,德邻聚处,子而孙兮世卜昌。(前堂)
福地开基贻燕翼,进财创业树鸿猷。
福纳祥迎须积善,进德修业在攻书。福林新雨露,进往旧儒风。
福海风波回大陆,进求仁爱动全球。(以上书厅)
(二)民国杜振家先生撰——
福如东海寿如山,福寿并臻,应见地灵人杰;
进以礼兮退以义,进退咸宜,方知子肖孙贤。
二十五、巫乐舜公后裔功名录
(择自红村手抄本老族谱)
三十六世:
文祥公“国学州同銜”(甫上村)
文瑷公“国学县承銜”(林村)
文敬公“例赠忠勇校尉”(甫上村)
文芳公“宾州监生”(红村)
文筆公“宾州监生”(甫上村)
文瑢公“宾州监生”(陈树村)
文琩公“宾州监生”(甫上村)
文学公“宾州武庠生”(甫上村)
三十七世:
尊德公“宾州武庠生”(甫上村)
有愧公“宾州监生”(甫上村)
有悟公“宾州优庠生”(甫上村)
有杞公号巫松“贡生”道光28年(甫上村)
有堂公“宾州监生”(甫上村)
有椿公“国学把总銜”(甫上村)
有橼公“从九吏目銜”(甫上村)
三十八世:
其炽公“宾州武庠生军功六品顶戴
州尊委办安城五团团练”(甫上村)
二十六、粤东纪行
——谷云(1985年12月)
受我广西巫氏全宗之托,余与石云兄前往广东龙川下塔寻觅宗谱,有幸到兴宁县罗岗瞻仰我巫氏的广东始祖禧公坟墓和二世祖回公坟祠,一路上,美丽的风光尽收眼底。
龙川下塔,位于粤之东。四面环山,村庄延绵,密如星布,绿树翠竹遍及村前屋后,河水清澈见底,万顷良田连成一片,风景秀丽,实为壮观。此处多是我伯叔兄弟,有“巫半县”之称。清朝状元黄仕俊所赠名诗道出了下塔的景致风光:
一座宝塔在中央,两条河流透长江,
三支文峰塞水口,四面山岗一样壮,
五谷丰登皆是宝,六畜成群满山岗,
七品郎官父与子,八块金匾掛祠堂,
九顶官帽代代有,十事皆全是一乡。
热情好客的下塔弟兄,听说我们是从广西来到此寻祖,都热情款待,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年迈古稀的忠礼叔公,仍神采奕奕,精神耿耿,勇当向导,带领我们翻山越岭,由下塔往兴宁县罗岗圩洋塘(今蕉一乡)瞻仰罗岗开基始祖禧公祠堂和坟墓以及二世祖回公之坟祠。
三厅十六房的禧公祠堂,金壁辉煌。墙上优美之壁画生龙活虎,生动逼真。虽经几个朝代的风霜,仍丝毫未减当年之雄姿。墓碑挻立坚贞,闪闪生辉。碑字清淅秀丽,依佛在诉说当年的酸甜苦辣。坐落在罗浮司徐田村鹧鸪坪嶝枫地,尤如冲天凤(乃冲天凤形),将就鹏程万里。
二世祖回公墓祠,位于罗岗圩中心,前水后山,形如白象卷湖,所建楼房三层,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成。底层安葬回公金骸,上两层是专为护坟所筑,顶层四周有“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向高峰出状元”的名老先生诗文巨大字牌,耀眼醒目。仙境对地,威震五洲。这雄伟的祖国名胜古迹,我先祖金骸之安葬地,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被他人强占而且毁去部份珍贵建筑,着实可惜。目前,我巫氏子孙正为收回此坟祠而与上级机关交涉,惟愿尽快回收,以安先灵。
二十七、上届修谱记事
——巫谷云(1986年春)
公元1984年10月23日,宾阳县芦圩乡马池村石云、大桥乡丰简村连雄、武鸣县灵马乡雷包屯专云,为了我巫氏子孙的团结统一,为后代造神福,向广西境内有巫姓后裔的村镇发出邀请书信,倡议召开巫氏族系的联宗大会,商讨确定今后的班辈排列文诗,避免后代子孙的班辈混乱,昭穆尊卑,识别长幼,加强本族兄弟的团结。
经几个月的串连发动和充分筹备,史无前例的巫氏联宗盛会于1985年2月3日(甲子年十二月十四日)在宾阳县黎塘地区东部甫上村隆重召开。会上,大会启发人之一石云作了关于我巫氏统一班辈排列倡议的报告。连雄作了重要讲话,各县、各地代表也提出了各自见解和班辈排列文诗。经反复讨论、研究,最后决定采用武宣县代表嵩太提出的应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剑雄、新寰等重修之巫氏族谱中已确定的四字十句班辈歌赋为今后我巫氏族系的班辈排法。会议期间议及重修广西巫氏族谱之事,纷纷要求重印或增修。
3月中旬,与广东省龙川县塔峰乡塔村道新取得联系,19日石云、连雄、超上、超亮等人在甫上村不远的新圩召开会议,决定广西巫氏子孙每人捐资人民币一角,专作去各地寻谱之费用。
同年9月,石云、谷云、耀彬不辞辛劳,前往容县松山乡寿椿处借加原族谱三十九卷。10月中,兴云、谷云、超金、超亮从百忙中抽出时间走访宾阳、马山、来宾、贵县等村庄,脚踏实地门串户搜集各宗支材料。为以后的修谱工作能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12月12日至25日石云、谷云又一次放下自己的工作,穿洲过省,日夜兼程,赴粤之龙川下塔寻借宗谱,顺便瞻仰我广东始祖禧公、回公坟墓、坟祠。得到当地伯叔兄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从广东借回族谱五卷后,整套老谱基本齐备。紧接着于1986年元月10日、16日分别在宾阳县古辣富都村、北流县民乐乡飘竹垌召开寻根溯源的查谱会议。会中,与会代表认真查阅、专心致志,基本弄清各自派系之源头,纠正了过去的一些讹传,澄清了一些谬误,解决了几十年、几百年未能解决的难题,为修建新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以后修的新谱更准确、可靠、完整。
2月,即农历丙寅年正月初,由超亮、超金、谷云、兴云组成了罗俊公传下禧派景发房矩公分支乐舜一脉世系表录的新修《巫氏族谱》编辑小组,负责整理、刻板、编排有关材料。经日夜奋战,废寝忘食的编辑、刻板、印刷、装订、核对后,终于在1986年的清明前,新的《巫氏族谱》与广大的伯叔兄弟见面了,乐舜一脉族谱宣告完成。
二十八、巫 氏 的 起 源
巫为象形字。据甲骨文,巫字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指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巫出现在中国的历史是很久远的,在原始社会时,由于人类所认识的知识比较少,对这个社会中出现的某些状况不了解,把自然界的打雷、闪电、下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误以为是某个神仙在发怒,整天诚惶诚恐,怕天神一个不爽就降灾患于身上,就如同疾病、瘟疫等。
所以原始人类就把某些东西用来参拜,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是神的化身,神是由这些东西衍变而成的,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崇拜就有某些仪式,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向神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也表达了自己的某些愿望,比如生子、长寿、希望风调雨顺以求获得丰收等等愿望,而有仪式就得有个领头人,通过这种人,组织各种仪式,把众人的愿望传递给神,这类人就被称为“巫”,巫师。
巫与医是同源的,从汉字上看,医最初写作毉,下面是巫字。直到周朝时巫和医才分家。
巫,上古已有此字。在甲骨文、金文都有“巫”字。它应当是中国先民最早创造的一批文字。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上很早就有了“巫”字。有人考证江苏吴县澄湖出土的良诸文化陶罐上的符号,释其四个字符号为“巫戌五俞”。在安徽含山凌家“巫滩4号墓出土刻纹木版也有“巫”字。
巫人,《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是:“古代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却灾、治病的人。”这个解释是比较准确的,但是还有三点需要补充:
其一,巫不仅存在于古代,还活动于当代。当代不仅在偏远落后地区有巫,在发达的城市亦有巫。
其二,巫的活动不仅仅限于求福、却灾、治病,还存在预测谋划等事宜。
其三,巫往往自称自交通鬼神,与鬼神感应,趋吉避吉凶,从而骗取民众信任而获得财物。
概言之,巫是人类社会专事巫术,以祈祷、降神、感应等神秘行为为人驱灾、求吉、治病、表达心愿,并且为自己谋求生存的人。巫的泛称是文化人,狭义解释是吃鬼神饭的文化人。
巫(W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巫是中国古代一种专门从事祈祷、占卜活动的职业,以职业为氏。上古时候有一种种专门从事祈祷,祭祀,占卜活动的职业,叫作巫人。巫人在古代被认为是上天的使者,受到王族显贵和一般百姓的尊崇。巫人还常常管理天文,医术,算术方面的事情,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高。在夏朝和商朝时,巫又被分别称为巫祝和巫臣。
商代时就有巫咸和他的儿子巫贤,是当时的占星家。巫人的后代中有以官职为姓氏的,称为巫氏,是今天巫姓的主要来源。据《风俗通》记载说:“凡氏于事,巫、卜、匠、陶是也”。巫姓来自于其所从事的职业,“巫师、巫医、卜筮之官。”巫氏为古时之名门贵族,是百家姓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又《姓氏考略》上说:“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商朝时,巫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高,大臣巫咸和他的儿子巫贤都是商朝的重要大臣,他们的后人称为巫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提到:“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捷,又有巫都,著养性经也。”都是最为确凿的证据。
由上各种情况可知,巫姓之由来与其所司之职巫史、卜筮之官有关,巫姓是由职业和官职演变而来的,是古代之名门贵族也,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同流同远,是我国古老之姓氏。
在上古时代,巫族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年代,其影响极大、流传甚广、历史之长。巫们的地位是很高的,巫和政是分不开的,巫所从事的社会职业亦是尊贵的,巫族从三皇五帝开始到商朝其地位一直是很高,在商朝有巫咸、巫贤父子宰相主持国家政务,大权在握,并且还有些大夫一级的官员。这些巫氏先辈们,博通各艺,辅相国家,个个都是为民利国之臣,此乃巫族鼎盛时期也。
中国历史朝代与巫氏名人对照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墨迹游戏网。
原文地址:《宾阳巫氏族谱资料汇编(2009年10月)》发布于:2024-07-31